自编教材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1&2
发布时间:2010年6月2日      阅读:12781

 

 

总主编:张应辉 胡景德

 

主编:熊晓军 黄婷

 

副主编:赵璧 孙放 郑文婵

 

编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苗 方伟 王静 田明 刘弄 任松玲 李宇飞

张宏(任务组长) 吴林桧 李咏霞 张婷(任务组长)

杨云庆(任务组长) 陈晓兰 段永佳 Johnny Anglog

施杨 郑佳 唐凌琳(任务组长) 麻亚东 黄仲宇

鲁英(任务组长) 温茜(任务组长) 谭赞

 

录音:黄仲宇 田明

 

美术编辑:刘移民 麻亚东

 

 

  对于IT 行业来讲,英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国IT 从业人士英语运用能力的欠缺,不仅制约着我国IT 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且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计算机英语”类的教材似乎也出得不少。但是,这些教材大都是用一些专业文章编辑而成的阅读型教材,普遍存在着教学理念过时,教学模式刻板,取向单一,体例老套,内容起点过高等缺点。这样的教材,在程度上不适合高职 IT 类学生,在教学功能上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鉴于此,我们决定开发一套适合于IT行业发展需要,适合于当前IT类高职教学的英语教材。

  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从实际出发,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国际化的视野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外语教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在吸取和借鉴中外最新外语教学研究成果的同时,更在某些方面大胆突破,有所创新。

本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融入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内容为导向,任务式推进,相对集中,自然融合是我们编写本教材的基本理念。在主导方向上,教材采用基于任务活动的交际教学法,使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相结合,强调尽量通过实际使用语言来培养真正的语言能力。根据IT业的特点,本教材在内容上主要由两大方面构成,即日常交际活动和IT科普。日常交际涵盖了学习工作,求职休闲,文化娱乐,旅游饮食等范畴。IT科普素材则主要取自美英等国一些新近出版的优秀文献。这些文献往往既具有一定专业性又新颖有趣,让人喜闻乐见。在对各项语言技能教学的处理上,我们则根据中国学生的特点,适度地采取了阶段性目标训练的方式,使教学更有效率。

  三大着力点。一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二是充分考虑适合IT高职学生实际状况和需要。三是使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国情有机地结合。

合理布局。本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可供高职IT类专业一年级学生使用。

  每册14个单元,每个单元4课 ,分别为Presentation, Read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Writing and Grammar。我们相信,本教材的诸多部分都有一定的独特之处和亮点,无论是在实用性,科学性,还是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都会有上佳表现。

  Presentation: 由日常生活,校园生活,IT生活相关内容构成,充分体现了生活与工作相结合的实用性特点。

  Reading: 由科普性IT热点文章构成,使学生能在有趣中熟悉IT专业英语,并为进一步专业化学习打下基础。

  Listening and speaking: 引入VOA(美国之音)特别英语和其他综合听力训练,旨在提升学生的发音水平,培养真实语感。Speaking部分 与Reading部分相联系,主要采用了看图说话的方式,以更好地营造语言运用氛围。

  Writing: 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创造性地采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用写作能力。

  Grammar: 超越为形式而语法,在首先考虑语法对于写作的实用性前提下,适当利用原有成熟教学模式的同时,努力采用以真实内容为基础的实训教学法。

  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工作,本教材的上册终于得以按时推出。这是编写组每一位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学院领导的指导和关心下,成都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外语教学部所有英语教师直接参与了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并得到了来自其他部门的积极帮助。在整个编写过程中,大家不计报酬,不怕困难,兢兢业业,精诚合作。正是凭着这样的敬业精神,才使本教材得以完成。我们衷心希望,本教材的使用能为英语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不吝指正。

 

 

 

 

Copyright © 2002-2025 成都东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 成都市 都江堰市 青城山镇东软大道1号
邮编:611844
蜀ICP备120119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