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赋能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2025年7月22日,成都东软学院外国语学院“语翼队”队员赴都江堰市青城山镇,实地探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城山马椅子”传习基地,开展文化传承主题实践活动。
荣获“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
“青城山马椅子”传承者合照
匠心独运 百年传承
青城山马椅子制作技艺始于清光绪年间,迄今已传承五代。工坊传承人向队员们系统讲解了选竹、烤弯、榫卯、编织等三十六道核心工序。其作品以本地三年生楠竹为材,经纯手工打造,结构严丝合缝,可承重两百公斤以上,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生动诠释了“以竹代木”的生态智慧。
马师傅讲解制作工艺
队员穿过“马椅子”取材地
守正创新 融合发展
在非遗保护中心的支持与引导下,传承人团队积极拓展“非遗+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工坊精心设立了研学体验区,并着力开发包括微缩工艺品、竹编文创在内的系列衍生品。同时,为促进传统工艺的现代化传承与保护,团队与成都高校展开合作,共同推进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其注入新活力。
队员们与马师傅交流
队员参观工艺品
青春助力 薪火相传
实践队员们认真聆听了传承人的详细讲述,深刻了解了竹椅制作中竹条处理、榫眼凿刻等关键工序所蕴含的“毫厘不差”的匠作标准。队长李宇梦表示:“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既要坚守匠心本质,更需创新传播方式。我们将发挥外语专业优势,助力马椅子技艺的国际推广。”
马师傅向队员讲解其发展史
此次活动是学院落实“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语翼队”队员们通过零距离接触非遗技艺,强化了文化自信与使命担当。让队员们都坚定要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创新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续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语翼队”成员与马师傅合照
至此,成都东软学院外国语学院“语翼队”三下乡实践第十一天行程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