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学业发展,外国语学院与国际教育学院举行英语教学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6日   图文/张子洁 审核/王也   阅读:35

引言

2025年9月23日,外国语学院与国际教育学院共同组织召开中外合作办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英语教学专题研讨会。外国语学院院长张建华、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杨梓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兼商务英语系主任王也及各课程负责教师围绕学生英语水平现状、课程设置、技术辅助、学习习惯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一、学生英语水平现状:基础薄弱成主要挑战

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杨梓英指出,通过对2025级中外合作办学新生的高考英语成绩与摸底测试成绩对比分析发现,两次成绩分布基本一致,反映出学生整体英语水平较为薄弱。

然而,仅有约30%的学生英语基础良好,近70%的学生基础较弱,这为教学带来较大挑战。张院长补充说明,成绩呈正态分布,说明教学需更具针对性,但分层教学在现实层面仍存在难度。

二、课程设置与教材选择:以“学术英语”课程为核心拓展能力

目前课程体系除“大学英语”外,增设“阅读”“写作”“听力”“口语”等学术英语模块,逐步向中外合作办学英语目标成绩靠拢。

冯老师提到,教材词汇量较大,需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词汇积累与运用训练。张院长强调,课程设计需兼顾通识能力与专业英语能力,未来将参考其他优秀合作办学项目,优化教学内容与体系。

三、教学方法与技术辅助:线上线下双轨推进

为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学院引入“千语词舟”APP,由校内教授团队研发,免费向学生开放使用,助力词汇与听说读写技能同步提升。

胡小薇老师指出,听力和口语分层明显,需加强课后监督与反馈。张院长建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专业相关词汇,并通过大量阅读输入促进语言输出能力。

四、学习习惯培养: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建构”

王也副院长介绍,学院已建立晨读打卡群,推动学生养成每日学习习惯。胡小薇老师强调,教师需加强课后监督机制,通过听写、提问、复习等方式巩固知识。

读写课教师建议,仿写句子、分析句式结构是提升写作与应试能力的关键步骤,词汇基础是重中之重。

五、教学理念与未来方向:语言学习不止于应试

张院长在总结中提出,语言学习应超越工具性,重视人文性与思维提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与会教师一致认为,现阶段应以夯实基础、循序渐进为主,逐步引导学生适应雅思类考试要求,但不急于设置相关应试化课程。

结语

本次研讨会凝聚了外国语学院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英语能力提升的共识与行动方向。未来,教学团队将继续优化课程设计、强化技术辅助、注重习惯培养,助力学生在国际化教育道路上稳步前行。

Copyright © 2002-2025 成都东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 成都市 都江堰市 青城山镇东软大道1号
邮编:611844
蜀ICP备120119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