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系小学期项目《智绘华夏日语微视频创作工坊》顺利展开:AI赋能巴蜀非遗,深挖传统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5年7月10日   图文/姚清影 审核/于洁   阅读:7

成都东软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于2025年小学期期间,正式启动《智绘华夏日语微视频创作工坊》项目。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相遇,文化与科技融合,大家将用AI、短视频、AR等“黑科技”,为巴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绵竹木板年画

在短短一周多的时间里,学生们围绕绵竹木版年画、羌族刺绣、苗族芦笙、都江堰与青城山等代表性非遗项目与文化地标,深入探索其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色,并尝试用AI工具进行视觉重构与动态呈现。例如,在介绍绵竹木版年画时,学生们不仅梳理了传统制作工艺,还通过AI生成动态年画形象,生动展现“门神”“娃娃鱼”等图案的文化寓意;在讲述羌族刺绣与苗族芦笙时,结合图像识别与数字化重构技术,让传统图案与民族乐器“动”起来,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和文化传播力。此外,项目中,学生们还学习了AR增强现实技术,通过构建虚拟场景,将巴蜀文化元素进行有机融合,打造出“虚实结合”的文化体验空间,让观众在互动中感受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苗族芦笙

作为日语系特色项目,外语表达能力同样是本次创作的重点。学生们在完成中文内容整理的基础上,结合日本受众的文化接受习惯,对文本进行本地化处理,努力实现“用日语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通过双语表达与跨文化传播训练,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也增强了文化自信与传播意识。

羌绣AR成像

在团队协作与创意碰撞中,学生们完成了多个主题电子画册作品,内容涵盖非遗介绍、文化地标导览、文化故事演绎等多个维度。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们对AI技术的初步掌握,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创造性表达。

彝族传统服饰AR成像

课堂指导

未来,成都东软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将继续探索“AI+外语+文化”的融合教育模式,推动外语教学与数字技术、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技术素养与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外语人才。

 

Copyright © 2002-2025 成都东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 成都市 都江堰市 青城山镇东软大道1号
邮编:611844
蜀ICP备12011972号